- 谢淑珍;
新质生产力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绿色能源等前沿技术为引擎,推动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发生了系统性变革,从而为职业教育注入了强大的创新动能。通过分析新质生产力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作用机制,明确其教育载体及内在支撑,并结合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职业教育现实挑战,提出构建产教融合的精准对接机制、构建数据驱动的动态评价生态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策略,以期为职业院校在新质生产力下探索发展新路径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v.44;No.334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彭晓;黄芳;
数字化转型是推动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的关键动力,有助于重构教育价值、社会价值与治理价值体系。通过重塑教学范式、优化人才供给结构与提升治理效能,数字化为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支撑。高职院校应以技术赋能、人才支撑、制度改革与区域协同为路径,系统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生态建设,以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2025年09期 v.44;No.334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陈兴旺;
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物联网营销人才提出了新要求,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需深化数字模式与教学实践融合。基于智慧课堂构建与虚拟仿真实训开展及混合教学模式创新等方式变革教学形态,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培育物联网营销人才。数字化教学体系建设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资源供给,健全管理服务平台,构建科学评价机制。数字模式助力职业教育转型升级,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强化了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推动了农村数字经济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2025年09期 v.44;No.334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云香;
随着智慧社会的迅猛发展,技术及信息的革新推动教育形式不断转变,从现代职业教育的角度看,传统知识体系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知识体系聚焦于学科区隔与单一技能的造就。然而在进入智慧发展阶段的社会里面,职业教育的关键作用更替为培养学生具有跨学科、创新思维以及解决复杂事务的能力。基于此,分析在智慧社会的背景下,怎样有效且高效地把传统知识体系纳入职业教育,同时提出具体的操作策略,以期为促进传统知识与现代职业教育深度融合,进而为学生赋予完善的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
2025年09期 v.44;No.334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碧龙;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三师协同”师资团队建设展现出重要意义,专业教师深厚的理论积淀融入课堂创新智慧,创业导师实践经验注入教学活力,企业导师行业视角激发创新灵感,三类教师优势互补形成教学合力。在多维度教学联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实训基地建设与校企深度融合及创新平台搭建等举措,构建起资源共享机制,基于专业积淀凝练与校企互动激发及实践教学重塑等方面的持续深化,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2025年09期 v.44;No.334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越;
职业教育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工匠精神”培育已成为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命题。系统梳理2015—2023年间职业教育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发现当前培育路径存在课程体系断层、实践载体不足、评价机制缺失等突出问题。基于此,提出构建“三位一体”培育体系,通过重构课程模块实现价值引领,校企共建实训平台促进技能淬炼,完善制度保障形成长效机制。同时,以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传统工艺现代学徒制”改革为例,证实产教协同培育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最后,建议后续研究应着重探索数字化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演变及培育模式创新。
2025年09期 v.44;No.334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