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开展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 推进中小学教师立德树人教育行动
——“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庄 严  
摘  要: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是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服务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创新性研究的新增长点,其研究成果是推进基础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项目组构建了习近平教育思想体系,创造性的将习近平教育思想的有机整体,划分为教育战略思想、教育改革思想、教育文化思想、教育立德思想、教育公平思想、教育人才思想等,既相互关照又各有侧重的六部分,进而丰富习近平教育思想理论内涵,有助于中小学教师进一步学习、掌握、内化习近平教育思想,为推进基础教育领域习近平教育思想“五进”工程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立德树人;中小学教师;体系构建;核心素养
 
值此全党和全国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之际,《中小学教师立德树人教育行动指南》一书出版发行了。回顾2016年,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成立“立德树人”课题组(后更名为“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项目组)以来,从《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重要思想摘编与解读》的整理编印到《中小学教师立德树人教育行动指南》的编写出版,见证了研究团队在基础教育领域践行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的发展历程,体现了省级教研机构紧跟时代主题,适应发展需求,服务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创新性思考与探索。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定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如何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准确把握习近平教育思想的时代背景、核心要义、创新观点和实践要求,如何在全省基础教育领域进一步践行和落实习近平教育思想,需要我们研究人员重新审视已有的研究成果,明确新形势下项目研究的方向和路径,推进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深入发展。
一、抢前抓早,占领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的制高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要求明确,充分体现了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基于此,黑龙江省教育学院组建了项目组,开展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并在对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重要思想摘编与解读的基础上,完成了《中小学教师立德树人教育行动指南》一书,为全省基础教育战线践行习近平教育思想引领了方向和路径,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和教育作用。
 (一)《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重要思想摘编与解读》概述
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全局高度发表的一系列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学院“立德树人”课题组,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搜集、梳理、归纳和编辑,最终编印了《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重要思想摘编与解读》一书。全书分“立德树人、传统文化、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和队伍建设”五个专题,内容主要选自习近平同志从1989年到2016年期间的重要讲话、专著等文献,从中摘录了239段关于教育工作的经典论述。同时又在大量相关书籍和读本中摘录了一些专家学者对习近平总书记教育工作重要思想解读的相关文章69篇。这本书是课题组全体成员对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的基础性、文献型成果。该项成果被黑龙江省教育厅列为黑龙江省教育厅直属机关“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学习资料。
 (二)《中小学教师立德树人教育行动指南》评介
该书在明确阐释立德树人的意义和目标基础上,构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育为实施路径的架构体系。每一路径通过“背景解读——研修要义——行动策略——问题研讨”的模块设计,对其核心内容进行追本溯源、深入解析、示范引领。阐述过程努力做到清晰明了、注重实际、深入浅出,以利于教师通过本书的学习,结合自身的校情、教情、学情,找到针对性强可易操作的做法和可供参照借鉴的范式,以及引领深入思考创新的问题与方法,使其在思想认识上实现认同,在实践能力上得到提升,在教育实践中有所帮助。这部编著既是中小学教师理解把握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指导用书,更是践行立德树人教育行动的工具书。
书中第一部分“明确根本任务,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目标要求”,清晰界定了“立德”和“树人”的基本内涵,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同时用历史文献法的形式对我们党一脉相承的立德树人教育思想进行了全面梳理,凸显了习近平教育思想的继承性、发展性和创新性,对帮助教师了解、掌握、内化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部分又对立德树人的目标追求如何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动,提出了一系列前瞻性、开创性的论述。如作者从众多的德育内容中精选出立德树人的四个核心内容,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前提基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具体表现”(本书第10-12页),内容界定既符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总体要求,也与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相一致,其定位体现出较强的创新意义和价值。关于立德树人的实施路径,作者在第一部分给出了十项建议,确立了五个阵地,提出了“立德树人教育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必须树立开放的、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大德育观,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纳入立德树人教育体系范畴,统筹考虑,科学规划,努力建设一个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辅助,以社会教育为延续,以网络教育为拓展的立德树人实践体系。”(本书第21页)这种定位体现了对学校教育的深刻认知,对德育教育体系的整体把握。
第二部分“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立足基础教育,切中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的关键部位和重大现实命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演进、丰富内涵、重大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与研究,揭示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特征和基本规律。创造性地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科教学研究融合,不仅拓展了理论研究视域,而且提高了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作者在文中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与认同。而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的教学目标制定不仅取决于教学大纲,更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情况。”(本书第46页)如此,作者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路径,主题聚焦,导向明确。通过搭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学科教育教学框架,帮助中小学教师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什么”的问题;通过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学设计方法,帮助中小学教师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样教”的问题。这些研究不仅为中小学教师奠定了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而且对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方法论进行了有益探索。
第三部分“坚持立德树人,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如何深入切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路径,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一是抓住症结阐发“为什么”。该部分引述了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阐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旨与理论内涵,解读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为“为什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了深刻明晰的指南。二是切中肯綮揭示“是什么”。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要弄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什么,有什么,才不盲目、不迷惘、不混沌。该部分中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基本原则、教育行动任务,详尽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行动任务,为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什么”作了科学准确的指南。三是突出实践指南“做什么”。该部分明确了小学、初中、高中不同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任务,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建构路径、师资培训路径和多元支撑路径,例举了可参考、可借鉴、可实践的案例,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做什么”作了丰富实用的指南。
第四部分“坚持立德树人,强化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构建了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区教育为保障的法治教育格局,拓宽了教育途径,创新了教育方法,实现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教师清晰指明了法治教育的具体行动要求。该部分内容对国家精神、教材要求、教育方式等阐述详实,为法治教育进头脑、进课堂、进教材指出了可行性路径。在内容上,作者加入大量法律法规及制度链接,将实际工作中应遵循和预防的法治事件与法律法规相关条目直接对接,既加深了教师对法治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密不可分的认识,又有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学习、引用和借鉴。同时作者用一定数量的案例示范为佐证,增强了法治教育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了教师学习的可读性、教育过程的实用性、学习借鉴的选择性目标,对教师教育教学中强化学生法治观念和法治精神,共同实现对法律的尊重和信赖、忠诚和信仰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五部分“坚持立德树人,推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育”,遵循“背景与意义分析——内涵及要求解读——行动策略探析”的逻辑线索,系统回答了新形势下如何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及行动策略。该部分内容从剖析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与顺应国际教育发展趋势、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素质教育要求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入手,厘清了核心素养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承上启下作用,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核心素养“上承国家教育方针的总体宏观要求,全面体现其根本性质和育人目标;下启基于中国特色的教育教学实践,着力引领课程教学实施与评价改革,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和“如何立德、如何树人”等根本问题,为中小学教师准确把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及要求,积极探索基于核心素养育人目标的学校课程规划、课堂教学改革(明晰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变革教与学方式、完善教学评价)的校本化实施路径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向引领,既有助于深化广大教师对国家提出要“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政策理解与把握,又能够为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要求提供指导和示范。
 
二、深入领会,丰富习近平教育思想理论内涵
(一)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定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由此可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下,开展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丰富习近平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建构习近平教育思想的框架体系,对于引领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有助于深刻理解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及要求,准确把握新时期国家在教育改革发展方面的政策导向,不断丰富习近平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为在基础教育领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理论支持和引领;一方面有助于推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各项举措及要求,引领基础教育战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方面有助于重新审视基础教育战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总结经验,修正问题,为加快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方向和路径。
(二)习近平教育思想的体系建构
习近平教育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教育改革与发展,落实教育强国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指导思想,包括习近平教育战略思想、教育改革思想、教育文化思想、教育立德思想、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人才思想等内容。习近平教育思想基于人才培养需求,以教育战略思想为指引,以教育改革和教育文化建设为支撑,以实现教育立德和教育公平为根本任务,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教育思想的总体部署及框架体系。需要说明的是,各部分内容虽然在内涵界定及论述上有所交叉,但却相互观照,各有侧重,充分体现了对习近平教育思想的整体理解与把握。
习近平教育战略思想是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的一系列具有方向性、指导性的教育思想。一是科教兴国战略是习近平教育战略思想的核心。面对当今世界国际经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科教兴国战略是必然选择。二是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习近平教育战略思想的前提。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三是立德树人思想是习近平教育战略思想的根本。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中华民族和人类教育思想的共同追求,必须把立德树人摆在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四是对外开放战略是习近平教育战略思想的保障。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教育的发展必须立足国际视野,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才能够保障教育在国际化发展大环境下健康长久地发展。
习近平教育改革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方向与目标、任务与内容、路径与方略等的理论分析与政策指导,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诠释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内涵及要求。从方向与目标来看,要明晰教育的历史定位与时代需求,牢记“四个服务”意识,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任务与内容来看,要坚持“四个全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路径与方略来看,要推进依法治教,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
习近平教育文化思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高远的文化理想、深远的文化情怀、平远的文化视野。习近平教育文化思想是一个相互联系、内在统一有机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它的主题灵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它的深厚根基,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其战略重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其内在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其发展目标。“灵魂——根基——重点——保证——目标”,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教育文化思想的“总布局”。习近平关于文化的思想,十分丰富、十分深邃、十分精辟,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我们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认识、新概括,也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思想、新理论。
    习近平教育立德思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发展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即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促进人们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动自觉。习近平教育立德思想是中华民族思想精髓、精神基因和文化血脉的传承和延续。习近平教育立德思想在落实立德树人基本方略的总体框架下蕴含着四条逻辑线索。一是要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逻辑线索;二是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的引领作用的逻辑线索;三是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展示中华文化时代风采的逻辑线索;四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逻辑线索。这四条既交叉叠合又交相辉映的逻辑线索,全方位、多维度体现了习近平教育思想对立德树人思想的理论创新及实践创新成果的大力度整合和全息化覆盖,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的行动纲领。
习近平教育公平思想是习近平站在治国理政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教育公平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习近平教育公平思想从人人出彩的教育机会公平、育人为先的教育质量公平、教师为本的教育条件公平、科学选才的教育规则公平、优先发展的教育保障公平等方面构建了系统的理论体系,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推进和实现教育公平,指明了正确的方向、路径和方法习近平教育公平思想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表达了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人生公平的起点,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是中国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教育人才思想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人才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关于人才的意义,习近平认为人才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关于人才的标准,习近平认为人才最重要的两条标准是创新精神和德才兼备。关于人才的培养,习近平认为路径有五,一是营造人才成长环境,即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容许失误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公开平等、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的制度环境。二是重视学校教育,通过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格、个性和谐发展”、“智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同发展的人。四是教师先行。教师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确保人才培养的方向性。五是鼓励学生自我成长,鼓励学生要“坚持理想、脚踏实地勤于学习、善于学习”,“重视实践、学以致用”,“勇于创新、勇于突破“敢为人先、顽强拼搏”,“埋头苦干”,让自己成长为“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关于人才的使用,他强调机制建设、慧眼识才和人尽其才。
三、立足长远,推进基础教育领域习近平教育思想“五进”行动
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不仅要准确把握其时代背景、丰富内涵、根本要求及历史地位等基本要素,更要积极探索在实践层面落实和推进的行动策略。为此,项目组将根据教育部提出的“习近平教育思想”进学术、进学科、进课程、进培训、进读本的“五进”行动要求,聚集全省基础教育教研战线力量,发挥省、市(地)、县(区)和学校四级教研体系联动优势,推进习近平教育思想在基础教育领域“落地生根”。
1.以人力资源为保障,充实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项目团队
为了把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工作向纵深推进,项目组在前期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拟在全省范围内选拔优秀研培人员、德育工作者和相关学科的骨干教师,充实项目研究团队力量,构建省、市(地)、县(区)和学校四级联动的研究与实践相连接的研究体系,促使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实践、总结、推广、提升的系列行动得到有效保障和推进。
2.以教研为平台,引领习近平教育思想贯彻落实
充分发挥省级教研平台的引领作用,设计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如学科教学主题研讨活动、相关课题研究的推广推介活动、先进典型推广的现场会等,在全省范围内培养一批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的骨干教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带动市(地)、县(区)、学校的常规教研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开展习近平教育思想有效融于日常教育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引领教师从本学科所承载的教学内容为切入点,探索尝试习近平教育思想精髓和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点的研究总结工作,在此基础上发挥教科研的优势,鼓励教师以课题为媒介加以总结提升,形成实践性成果。系列教研活动的全方位开展,使习近平教育思想有效渗透到教师的头脑中,再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有效渗透的效果,促使我们培养出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都能有崇高的理想、强大的精神力量去支撑他们未来的行动,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进程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3.以培训为载体,实现习近平教育思想有效渗透
充分利用各级培训平台,在承担的各类培训任务中抓住关键部位,强力推进习近平教育思想的“五进”行动。把习近平教育思想设计为培训课程,借助不同层面的专家引领,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互动、经验交流等不同的培训形式,让习近平教育思想在培训中得以全面落实。与学校课程相融合,做好校长培训,打造一批让习近平教育思想进校本课程的典型,加以推广,扩大习近平教育思想进课程的行动跟进。以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课堂教学改革相融合,开展教师培训,让习近平教育思想以常态化的形式融入到教师教育教学的行为中。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规定的德育工作的目标要求和应遵循的原则为核心开展德育、班主任培训,有效提升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和协同育人的专业能力。
4.以前期成果和经验为基础,夯实研究项目的实践积淀
充分利用项目组前期的研究成果《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重要教育摘编与解读》和《中小学教师立德树人教育行动指南》研究成果,做好相关培训的实践研究和实验层面的进一步总结工作。同时充分利用和借鉴相关地市学校具有良好立德树人工作的成型经验,从全省范围内征集一批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的案例,进行总结提升,打造推广,形成实践层面的典型案例,使项目组的研究工作按照从“理论——实践——再理论”的正态化方向稳步推进。
5.研发培训课程为媒介,推进习近平教育思想“五进”行动
按照教育部提出的“习近平教育思想”进读本的要求,项目组将研发《习近平教育思想中小学教师读本》一书,从习近平教育战略思想、教育改革思想、教育立德思想、教育公平思想、教育文化思想和教育人才思想六个方面阐述习近平教育思想的时代背景、核心要义、创新观点和实践要求。《习近平教育思想中小学教师读本》不仅是中小学教师系列培训的核心教材,也应该是中小学校日常政治理论学习和教师必修的课程之一。
6.中小学校为主阵地,落实习近平教育思想的“最后一公里”
基于基础教育受教群体的特殊性,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特点,项目组将研制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的《中小学立德树人教育实践活动指南》(小学、初中、高中)。以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素和习近平教育思想的精髓,并按照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整合活动内容,设计系列支撑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题实践活动,促使习近平教育思想更加接地气,能够得到有效渗透,在各种活动的潜移默化中实现目标的指引、理想的确立、思想的熏陶、责任的养成、使命的承载等。《中小学立德树人教育实践活动指南》将成为我省基础教育领域践行习近平教育思想的有效载体和示范。(文章将在《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一期“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栏目里发表)
 
 
庄严(1962- ),男,吉林白山人,教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黑龙江省教育学院院长,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上一篇:曾天山:现代化,中国教育从大到强的关键点

下一篇:钟秉林:中小学教育未来面临四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