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教育论坛

  • 以伟大建党精神塑造大学生政治品格

    陈智;左玉帅;赵玉莹;

    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政治信仰、政治情感、政治立场、政治道德和政治行为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元素,在不同历史时期深刻影响了一代代青年学生,与大学生精神品格的塑造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政治品格提出了新的要求,积极探寻以伟大建党精神塑造大学生政治品格的实践路径,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对于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和国家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6期 v.44;No.331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教师发展

  • 加速时代高校教师劳动的异化与规避——基于罗萨社会加速批判理论框架分析

    明贝;郭勇;

    基于罗萨的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的框架,加速时代高校教师呈现出其与劳动场域、劳动成果、劳动行为、劳动时间、自我关系之间的五种劳动异化状态。究其原因,是由经济引擎、结构引擎、文化引擎带来的时间规训力量驱动着高校教师的劳动呈现出加速的状态,由加速衍生的考核制度进一步加深了高校教师劳动的一系列异化问题。为了解决异化问题,罗萨提出的拯救策略是超越无关系的关系,即高校教师应该主动构建与人际世界、物质世界和永恒世界之间的关系。

    2025年06期 v.44;No.331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地方高校青年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孙明明;杨皓然;

    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的顶层,担负着为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是坚守研究生教育质量生命线的关键要素。聚焦青年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现状,探讨青年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指导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青年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的策略,以期促使青年研究生导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和指导能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助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2025年06期 v.44;No.331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主体自觉的缺位与培育研究

    段茂君;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混合式教学融合了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优势,成为了创新高等教育教学的新途径。然而,当前高校教师实施混合式教学存在主观能动性差、教学实施能力欠佳、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基于主体自觉理论,上述问题的成因是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主体自觉的缺位,即认同自觉缺失、行动自觉不足和反思自觉迟滞。为了培育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的主体自觉,需要激发认知认同,促其从“不为”到“愿为”;激励实践行动,使其从“愿为”到“能为”;促进优化反思,助其从“能为”到“善为”。

    2025年06期 v.44;No.331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背景下公费定向师范生公共精神培育现状研究——以湖南省几所高校为例

    郑玉婷;陈霜;吴泽峰;周险峰;

    公费定向师范生作为乡村教师的重要来源之一,是乡村振兴的“新乡贤”。基于实证调查,公费定向师范生存在着对自身责任认知不清、乡土情怀根基不深、投身乡土实践保障机制不畅等问题。乡村教师公共精神是其天然属性与培养体系的重要构成,具有服务乡村的公共性,而公费定向师范生缺乏其所应具备的公共精神。因此,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应注重以公共理性精神为引领,从思想上夯实乡贤担当;以公共关怀精神为支撑,从情感上培养乡村情怀;以公共参与精神为保障,从行为上参与乡村实践,培养高质量的乡村教师。

    2025年06期 v.44;No.331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引领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意蕴和实践原则——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

    吴佳莉;杨欣欣;

    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师是塑造幼儿个体价值观念的第一任教师。基于此,聚焦学前教育领域,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在引领学前教师教育家精神培育的价值意蕴,以及引领学前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原则,以期为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指明实践原则和发展方向,助力以教育家精神建设支撑教育强国战略实施。

    2025年06期 v.44;No.331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德育研究

  • 青年学生伟大建党精神教育的三维审视

    赖鑫焘;

    青年学生伟大建党精神教育,是传承红色基因、指引青年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对革命事业的坚守凝聚出信念坚定、敢于担当、意志坚韧、政德高尚的优良品质。在新时代,赓续伟大建党精神,加强青年学生伟大建党精神教育,能够回应大学教育的政治站位、夯实大学教育的价值定位、指引大学教育的育人方位,从而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的动力。

    2025年06期 v.44;No.331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化时代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变革与优化路径

    王晨;

    数字化时代的浪潮正以空前的速度对教育系统进行重塑,尤其是面临空前机遇和挑战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的吸引和激发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亟须创新和突破。基于此,首先分析数字时代的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影响,其次探讨数字化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与挑战,最后提出数字化时代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化路径,以期为数字化时代下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路径和理论指导。

    2025年06期 v.44;No.331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奋斗精神涵育新时代好青年:深刻意蕴、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

    陈方芳;彭思思;

    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历史成就的精神动力。以史为鉴,在新时代语境下就是要用奋斗精神涵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然而,新时代好青年培育面临着“内卷”浪潮置换内生动力,“上岸”之棘削弱自我效能,“摆烂”现象催生享乐主义,“直播”风气助长消费主义等现实挑战。为此,要以应对现实挑战为导向,通过弘扬主流价值、提升自我认知、练就过硬本领、选树典型榜样等路径,使当代青年将奋斗精神内化为精神动力,外化为自觉行动。

    2025年06期 v.44;No.331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现状及培育对策——基于湖南省6所高校的调查分析

    王锋娟;

    大学生的奋斗精神直接关乎新时代青年整体的精神面貌。当前大学生奋斗精神总体表现良好,但部分学生的问题与偏差也不容忽视。鉴于此,主要从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社会泛娱乐文化以及大学生实践锻炼等层面分析部分大学生奋斗精神疲软的原因,进而从筑牢理想信念、提升文化自信、强化实践锻炼等方面,探讨培育并激发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可行对策。

    2025年06期 v.44;No.331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网络安全观视域下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境遇与实践向度

    程赫男;

    全面推进网络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意识形态建设的匡助。加强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是推进网络安全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网络强国的必然要求,是应对网络风险问题的迫切需要,更是实践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有力支撑。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即建设体系滞后、建设矛盾突出、建设能力不足、建设制度不健全。在网络安全视域下加快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要着力构建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意识形态能力培育、发挥意识形态评价指挥棒作用。

    2025年06期 v.44;No.331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

  • “双碳”目标下绿色教育融入中国高校面临的挑战与实践路径研究

    王大磊;耿苛欣;李珊珊;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在减碳排放中负有重要责任,理应在绿色教育中发挥先导性作用。然而,当前绿色教育融入高校仍存在教育理念抽象化、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绿色师资薄弱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成熟;制度建设表层化、绿色文化普及不充分等问题。因此,应通过进一步落实具象化教育理念,健全绿色课程体系;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元化管理体系,丰富绿色校园文化等实践路径,不断提升绿色教育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助推中国高校的发展。

    2025年06期 v.44;No.331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智能驱动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谭旖旎;包文慧;谷建晓;陈辉;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相关产业实现了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通常参照同类高校既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微调。在区域产业智能化升级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存在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课程体系滞后、新技术应用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提出“核心素养+数字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体系、实训平台、教师队伍、保障机制等维度,探索人工智能驱动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以期为地方高校教育与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可行的方案与思路。

    2025年06期 v.44;No.331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终身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蒲明;王颜敏;王莉静;

    构建基于终身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时代的呼唤,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终身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创新创业教育丰富了终身教育的内容,终身教育提升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基于此,提出以联动聚合多主体、以衔接贯通各教育体系、以融合优化教育方式、以差异改革教育内容、以互补丰富教育手段的构建路径,并提出制度、文化、资源、人才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2025年06期 v.44;No.331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智化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路径探析

    杨一帆;廖建宇;

    随着数智技术的迭代更新,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整体生态已然发生了深刻变革。这一变革激发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创新思路,推动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协同治理,预示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数智赋能同时也引发了大学生信息甄别的价值性冲击、教育发展的平衡性冲突以及认同评价方式的异化。因此,各高校需要加强数智赋能的价值引领和人才培养,并完善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评估,以期推动数智化时代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持续发展。

    2025年06期 v.44;No.331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文科视域下社会工作学科教学体系优化调整的应变路径

    曹景萍;杨柳;于秀玲;

    社会工作学科是基于社会现象化解社会矛盾、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一门应用社会科学学科。在新文科转型建设背景下,如何构建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契合的有用、实用和应用的教学体系,如何彰显社会工作学科的实务性、特色性和社会需求度,成为社会工作学科发展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以黑龙江科技大学社会工作学科建设为例,在分析部分高校社会工作学科教学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新文科视域下社会工作学科教学体系要在文化引领上做到守正创新、在学科融合上做到脱虚向实、在数智融合上做到因需求变、在校政企融合上做到协同驱动。

    2025年06期 v.44;No.331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分类培养模式的体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升级策略研究

    尹丽丽;李再娣;隋东旭;

    深度聚焦分类培养模式,着重区分学术型与专术型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路径,对体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剖析。经过梳理体育学研究生课程体系现状,明确在课程结构、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的问题与困境,从课程设置紧密对接培养目标、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师资队伍专业能力及整合课程资源等方面探讨优化路径,并提出具体实施方案,以期全方位提升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以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的多方面需求,为体育学科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为体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升级提供一定的帮助。

    2025年06期 v.44;No.331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职业教育

  •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谭波;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我国正面临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同时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深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从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探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2025年06期 v.44;No.331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共生视角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彭光磊;周端明;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共生理论为分析产教融合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基于共生学理逻辑,产教融合表现为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间的资源互补、利益共享与协同发展。研究发现,产教共生主体通过互动构建起具有多元特征的共生系统,形成了互惠共生型、政府引导型、资源集成型及区域生态型等多种共生模式。实践证明,强化产教共生关系,提升共生能力,构筑健康共生生态是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共生视角下的产教融合,不仅提升了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而且也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为产教深度融合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2025年06期 v.44;No.331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职院校“产教科融合”人才培养方式探讨——基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视角

    申珅;蒋隆树;莫海文;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视角下,聚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探讨“产教科融合”模式。深入分析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从专业设置缺乏前瞻性、教师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弱、产教科融合不深入等方面剖析当下高职院校“产教科融合”人才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同时,从新质生产力在产业向导、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等三个方面的需求出发,探讨该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式创新路径,以期促使高职教育精准对接产业前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输送适配人才,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适应性。

    2025年06期 v.44;No.331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智能背景下职业技能提升的影响分析

    杨雅琴;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深刻影响着职业技能提升的方向与内容。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对职业技能提升产生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了职业技能的学习路径,重塑了技能提升的评价标准,加快了知识更新迭代速度。职业技能提升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表现出学习过程智能化、技能内容综合化和提升方式个性化等特征。

    2025年06期 v.44;No.331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贾迅;吴燕;

    教育环境的发展虽然使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有变动,但传统体系未根本改变,成效仍不均衡。课程调整受限,师资协同与专业提升不足,教育方式创新待完善,部门协同机制有缺陷,导致教育效果难以满足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需求。因此,亟须深入探索实践,突破困境,优化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教育质量与成效。

    2025年06期 v.44;No.331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园校合作、三境育人”模式及其实施策略

    姜晓燕;王学坚;

    民生新需求即“幼有优育”不仅推动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也推动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园校合作、三境育人”模式就是顺应时代发展新需求,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中产生的。该模式是基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建立长期、全面而有深度的合作保障下,在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通过“情境育人”夯实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通过“仿境育人”训练其从教技能,通过“实境育人”培养其幼教职业综合素质,从而达到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培养优质人才的目的。

    2025年06期 v.44;No.331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教育

  • 基础教育教研赋能乡村教育振兴实践研究

    马泰田;郭婷婷;孟繁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作为中国特色教育制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教研制度,是支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基础教育教研应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乡村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乡村基础教育质量,以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

    2025年06期 v.44;No.331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化赋能研学实践教育高质量发展策略的研究

    李红艳;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研学实践教育领域高度重视数字工具在学习中的潜力和作用。研学实践教育作为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提供丰富的学习经验。基于此,阐述研学实践教育、数字化赋能的概念和特点,探讨数字化赋能研学实践教育的策略,分析数字化赋能对研学实践教育的影响,分析数字化赋能在研学实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数字化赋能在研学实践教育中的应用。

    2025年06期 v.44;No.331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信息化背景下高中语文合格考应对策略研究

    佘海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近年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教育数字化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高中语文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作为高中阶段标准参照考试之一,其应对策略在信息化背景下不断优化与完善。通过探讨信息化对高中语文教学带来的诸多影响,深入分析信息化背景下应对高中语文合格考的策略,以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教学质量。

    2025年06期 v.44;No.331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胜任力视域下初中英语教师课程思政素养多维度探究

    纪丹;于虹;

    相较于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课程思政素养更能体现教师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的研究多聚焦于高等教育阶段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关于课程思政素养,特别是关于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阐述胜任力及初中英语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的内涵,分析其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提升路径。

    2025年06期 v.44;No.331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深度学习理论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研究应用

    褚大梅;

    聚焦深度学习理论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实践与应用,在精细剖析深度学习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全方位、多维度地探究如何巧妙借助该理论激发学生深度阅读兴趣、稳步提升阅读能力以及精心锤炼思维品质,以期为小学英语教育从业者提供兼具创新性与实效性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而切实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高效、优质发展。

    2025年06期 v.44;No.331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高阶思维培养探析

    许鹏煜;

    深度学习与高阶思维互为因果、相互赋能。指向深度学习的高阶思维培养具有情境性、策略性和引导性的特点。在深度学习理念下,小学数学高阶思维的培养应遵循“有利于深度理解与知识体系构建、有利于提高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有利于发展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原则,采取“以教材为载体,挖掘高阶思维的生长点;以习惯为保障,让高阶思维静静生长;以评价为动力,让高阶思维插上翅膀”的策略,促进学生在高效思维的引领下实现高效学习。

    2025年06期 v.44;No.331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幼教研究

  • 儿童友好视角下社区儿童户外游戏:表征与启示

    张德安;靳晴晴;宋梁逸;

    以A市社区儿童户外游戏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察与非正式访谈法,聚焦6—12岁儿童户外游戏,揭示社区游戏空间的动态特征及现存问题,发现儿童通过创造性改造消防通道、绿化带等“剩余空间”,形成非正式游戏场域;其游戏行为呈现材料创造性使用、混龄互动、规则自主创新等特征。然而,成人主导的空间规划导致儿童游戏资源不足,家长过度监护与学业压力压缩了儿童游戏时间,社区游戏设施维护滞后也制约了游戏权利实现。因此,为促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在规划儿童空间时应实现由成人主导到儿童赋权的转变,推动家长角色从游戏监管转向协同,并构建“多元共治”支持体系。

    2025年06期 v.44;No.331 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PCK理论下开展幼儿珠心算自主游戏实践策略

    吴颖君;

    随着PCK理论不断应用于幼儿园的游戏领域,以幼儿珠心算自主游戏为切入点,尝试将领域教学知识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指导“教什么”“怎样教”“教谁”。在阐释PCK理论内涵、分析PCK理论下开展幼儿珠心算自主游戏价值意蕴的基础上,提出PCK理论下开展幼儿珠心算自主游戏的实践策略,即打造具有亲和力的游戏环境、选择教育性游戏主题、设计启发性游戏问题、提供针对性游戏指导和搭建反思性分享平台,以期在促进幼儿成长和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2025年06期 v.44;No.331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STEM教育理念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挑战与对策建议

    胥飞帆;邓涵睿;

    STEM教育作为多学科知识交融的综合型教育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基于此,以某地方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阐释现阶段STEM教育理念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应用建议,包括正确看待STEM教育的价值与功能、进一步完善STEM课程的顶层设计、推动多方主体的密切合作、开发园本化项目体系,以期确保幼儿能够建立完整的知识架构,更好地适应未来科技化、智能化的社会环境。

    2025年06期 v.44;No.331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核三阶:以园家社协同育人为依托开展农村流动幼儿家庭教育

    陈冉;徐东;

    流动幼儿家庭教育是城乡居民接受优质教育的保证,也是农村幼儿园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但农村流动幼儿家庭易出现教育迷航现象、幼儿园教师却步于流动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社区家庭教育服务质量难以满足流动幼儿家庭需求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一核三阶”园家社协同育人模式,即以提升流动幼儿家庭教育质量为核心,幼儿园主导统筹、家庭主体参与、社区提供物质保障;幼儿园主导实施、引领家长发挥责任、社区全面支持;幼儿园主导跟踪、保障家庭权益、社区提升服务。明确各育人主体责任,进一步丰富园家社育人内容,优化流动后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因材施教,进而优化园家校协同育人模式。

    2025年06期 v.44;No.331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研究广角

  •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学术期刊名编辑的培养转向

    王晓晴;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学术出版发展,使之成为促进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改善学术期刊生态的支点,对建设学术期刊编辑队伍具有引领作用。学术期刊名编辑培养方向既要秉承思想觉悟、专业素养、学术追求、人格魅力的高标准传统培养方向,又要面向未来,实现战略性转向,以新型生产关系和生产要素创新培养既懂学术又善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学术期刊名编辑,满足新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2025年06期 v.44;No.331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学术期刊青年编辑的人才培养方法与路径研究

    颜孟雅;

    培养新时代学术期刊青年编辑是决定学术期刊未来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但也是容易成为被忽视的重要环节。通过探讨新时代学术期刊青年编辑存在的问题和培养困境,借鉴企业关于人才管理的新思路、新理念,分析学术期刊青年编辑培养的特色路径与方法,以期构建长期有效的编辑人才培养新模式。

    2025年06期 v.44;No.331 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25年全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会议

    <正>为深入贯彻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决策部署,总结我省教研工作成效,深入交流典型经验做法,分析研判教研工作形势,部署年度教研重点工作任务,3月18日,全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召开。学院党委书记郝丽红致辞,院长李宝生讲话,党委副书记衣心宇、纪委书记姜国庆出席,副院长刘德宏主持会议并作总结。

    2025年06期 v.44;No.331 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4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