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转型·融合·发展——学术期刊服务创新

——2016年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在北京举行

      2016年11月22至23日,由中国期刊协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等多家主办的2016年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各类学术期刊的主编和代表2300余人参加了论坛,我刊主编李金龙编审出席了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主持,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伍军红和有关部门领导在开幕式上讲话。领导讲话中特别指出:中国学术期刊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在于它传播创新知识,成了科学工作的一部分,成了社会思想创新的一部分,成了引领社会进步、引领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赢得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有未来,就必须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作出判断作出决策并且能真正做到实处。

      论坛开幕式还举行了颁奖仪式,对国内235种“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235种“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进行了表彰并颁发证书,这些期刊将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的楷模和榜样,为中国学术期刊的未来树立标杆,为中国学术期刊真正走向健康走向成熟、真正走向世界提出了高水准要求。颁奖仪式由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邓景康主持。

      论坛主题报告分别为“转型与融合发展战略”、“新型数字出版模式与出版平台”、“刊网融合下的供需融合”、“国际化、集团化发展”,20位专家学者就“学术期刊的未来使命”等各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提纲挈领的讲解,受到了与会者的普遍认同和赞誉。主题报告部分均在北京会议中心报告厅举行,用去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论坛第二天举行了专题演讲,上午分别在6个会议厅和多功能厅进行,议题分别为“学术期刊的质量把关与学术评价”、“学术期刊的学术引领和导向作用”、“学术期刊的出版定位与创新服务”、“学术期刊的融合发展与集团化经营”、“学术期刊的国际化战略与运行模式”、“学术期刊的出版伦理与出版规范”。值得一提的是:专题论坛一的议题关注热度最高,演讲时间还没到,会场里已经爆满,就连过道和门口也挤满了人,演讲开始后会场外仍然聚集着大量准备听讲的与会人员,希望主办方能想办法让大家听讲,但主办方最后还是希望大家能抓紧时间选择其他论坛听讲,并指导大家在论坛结束后可以登录主办方提供的网址收看录像。论坛第二天下午分别举行了以“期刊评价指标解读与办刊决策服务”为主题的专场报告会,以及“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双语数字出版工程”为主题的编辑部主任座谈会。

      这次论坛主题新、容量大、关注热点多,参会代表的人数远远超出了以往参会的人数和主办方的预期,充分说明了目前中国学术期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到了必须要尽快解决的临界点,也充分回应了习总书记今年在多个重要场合提出的几个问题:

      一是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先机;二是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三是要聚焦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四是要加强优秀外文学术网站和学术期刊的建设,扶持面向国外推介高水平研究成果;五是不断提升学术期刊的内容质量与学术评价,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相关链接:1

“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在北京召开

时间:2016年11月24日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11月22日-23日,以“转型、融合、发展--学术期刊服务创新”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在北京举行。

    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在会上指出,中国学术期刊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需要很好地发挥期刊应有的功能,把期刊作为国家创新的工具,作为中华民族在世界赢得话语权的重要工具,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国人民谋取福祉的工具,恢复期刊应有的本质功能,创新传播知识,从而提升期刊在整个出版产业,在整个国家的教育文化发展中的应有地位。他提出四点建议:更新观念,把发表创新知识、传播好知识和信息作为期刊的核心功能。把坚持科学精神和市场运作很好地结合起来。抓住信息技术革命性的历史机遇。认真研究国际经验,看看同行做了什么。

    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认为,在学术期刊出版转型升级过程中,学术期刊应进一步全面系统地做好转型升级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解决方案,探索建立转型升级过程中和转型后的市场运行机制,推动上下游同步转型,保证编辑出版发行与传播应用相匹配,最大限度地提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更好地实现学术出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论坛上还发布了《2016年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16年中国学术期刊国内引证年报》,公布了2016《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李军等出席并讲话,来自全国期刊界的23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记者:李子木)

 

相关链接:2

11月22日-23日,由中国期刊协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联合主办,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承办2016“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上,正式发布了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图书馆共同研制的《2016年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2016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以下简称《报告》)。

  据了解,该《报告》是基于国际、国内引用大数据的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报告。《报告》论证了综合考虑期刊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的“影响力指数CI”相比于影响因子(IF)单一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以及采用这一指标遴选的“国际影响力TOP”期刊的代表性,揭示了我国已有一部分优秀期刊的质量和国际影响力并不比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收录的国际期刊差这一事实,呼吁科研工作者和管理部门关注、重视和支持我国本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学术期刊,给他们创造公平、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把科研成果首发在我国的期刊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伍军红介绍,如果应用“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CI”和“影响因子IF”两种评价方法分别对JCR报告的国际期刊进行分学科排序,结果显示,CI排序更符合大多数专家的经验认识,说明CI这种综合评价方法比影响因子单指标排序更加科学。

  伍军红还指出,《报告》在对我国学术期刊的评价方法上有所创新。一是以15000余种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为统计源,得到我国6000多种学术期刊的被引数据,定量化揭示了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二是以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两大主要评价指标为基础,创建的期刊综合评价指数CI,打破了过去以影响因子单一指标评价期刊的片面做法,更加科学;三是提出了期刊量效指数(JMI)的概念和算法,修正量大效低的奇异期刊。

  5年来,期刊国际影响力评价工作的持续创新,对准确评估中国期刊现状、清晰认识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数据分析显示,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逐年显著提升,TOP5%期刊水平与国际顶尖期刊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国家在“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等方面的资助取得初步成效。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总体期刊水平与国际优秀期刊相比差距还很大,期刊工作者们任重而道远。

上一篇:全国教育院校学报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扩大会议隆重召开

下一篇:2017年学术期刊转型与融合发展合作方案沟通会(黑龙江地区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