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教育论坛

  • 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的价值内涵和实施路径

    韦世芳;侯德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大中小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然而目前各学段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课程设置、教材体系和评价机制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问题,因而有必要推进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工作。推进大中小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应该从推进课程内容纵横衔接构建螺旋式教育结构、系统优化教材内容构建一体化认知体系、依托智慧平台建设推动实践育人常态化、基于多维目标导向完善一体化评价机制四个方面着力。

    2025年10期 v.44;No.335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教师发展

  • 数字平台支撑教师在职学习研究

    常冬;

    在数字化背景下,加强教师队伍高素质专业化建设,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素养,需要从学习方式、教学资源和热点问题入手。数字化学习要兼顾面授和网络平台,通过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数字化实现泛在学习。全民参与是数字化背景的显著特点,数据支撑可以大幅度提升学教师在职学习效果,建立社交新秩序对个人发展非常重要。

    2025年10期 v.44;No.335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作业熔断机制下的教师实践与思考:多方平衡的挑战与枢纽作用的优化

    琚若晨;邱莉;

    作业熔断机制作为“双减”政策下的创新举措,通过设定作业时间上限,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并保障其身心健康。聚焦教师群体在机制实施中的核心作用,可系统性揭示其教育逻辑与现实挑战:执行中需应对差异化学生需求、家长因焦虑累积而产生的信任危机,以及教师自身面临的双重压力。其优化路径需以教师为枢纽展开:教师自身提升职业能力,针对学生类型进行精准施策;加强家校沟通以消解家长疑虑;呼吁社会协同构建支持体系,从而推动教育生态良性发展。

    2025年10期 v.44;No.335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幼儿园教师学习动力何以生成——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

    李瑞云;金芳;黄明轩;于晓文;

    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幼儿园教师学习动力是推进学前教育现代化,以及构建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基于扎根理论,深度访谈18位幼儿园教师,进一步分析提炼幼儿园教师学习动力的核心因素,并构建幼儿园教师学习动力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学习动力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特征、园内因素、园外因素、职业期望、职业吸引和职业消耗。其中,个人特征间接调节教师学习动力,职业期望内部驱动教师学习动力,园内因素是催生学习动力的内生支撑系统,园外因素是保障学习动力的外部驱动关联,职业吸引和职业消耗分别正向牵引及负向阻碍教师的学习动力。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增强幼儿园教师的学习动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025年10期 v.44;No.335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7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优化策略探究——基于人本AI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冲击和影响

    黄雪;朱丽芬;

    在人工智能(AI)技术深度融入教育的背景下,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体系迎来新机遇与挑战。基于人本AI理念,分析当前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的政策法规、培训模式、课程设计及质量评价,探讨AI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本AI时代将重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职能,要求其拓展专业角色、提升数字素养与技术伦理意识,适应终身学习趋势。针对现有体系的不足,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制定人本AI导向的教师发展政策,建立公平开放的AI素养提升机制,强化数据伦理与技术监管;构建融合AI与人本教育的分层级进修体系,优化跨学科课程设计,采用混合学习模式增强培训的灵活性;鼓励教师发展专业自主意识,构建学习共同体以促进跨界交流,坚守人本教育理念,避免技术依赖。

    2025年10期 v.44;No.335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5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幼儿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困境及优化策略

    李丽红;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对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作用,构建幼儿园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路径。以文山州壮族苗族自治州为例,研究发现当前幼儿园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面临诸多困境,包括构建意识与目标导向缺失、制度不完善与支持条件不足、内容零散与线上教研形式运用不充分、高校引领和教研员指导不足、评价不到位与学习成果推广不足等。针对这些困境,提出政府政策扶持、高校专业引领、幼儿园内部管理优化和教师自身发展提升的优化策略,以期增强教师专业素养,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2025年10期 v.44;No.335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德育研究

  • 传统孝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蕴、融入机理与实践路径

    程璐;王国明;

    传统孝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价值,既能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完善道德发展,也可有效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家校合作,还能激发爱国情操,增强文化自信。作为子女对父母的基源性情感,孝不仅是所有美德的根基,也是个人道德修持和教育的起点。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推动孝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对“第二个结合”的自觉履践,还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支撑。高校应从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环境等多方面协同发力,以充分激活孝文化的内在潜能,使其赋能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2025年10期 v.44;No.335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师范生廉洁教育何以响应教育家精神:逻辑、框架与路径

    张丽楠;刘毅玮;

    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师范院校进一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工作体系的重要内容,开展师范生廉洁教育是落实铸魂强师行动的具体体现。基于此,探讨师范生廉洁教育的内涵、教育家精神引领下师范生廉洁教育的内生逻辑和行动框架,提出强化价值引领、优化管理机制、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模式、加强资源整合等路径选择,即强化价值引领以确立“大融合”廉洁教育理念,优化管理机制以创建“全方位”廉洁教育体系,丰富教育内容以实现“深层次”廉洁教育目标,创新教育模式以打造“立体化”廉洁教育平台,加强资源整合以完善“共享型”廉洁教育资源,推进师范生廉洁教育。

    2025年10期 v.44;No.335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高校红色文化建设:现实向度、时代价值与实践进路

    余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深入实施科技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其中,科技兴国战略是决定其他两大战略成功与否的关键。究其原因,创新驱动以科技为前提,而其又以人才为根本。由此可见,科教兴国,教是核心。当前,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典型代表的数智技术应用在社会各领域,尤以相关场景建构为重点探索方向。如何进一步超前布局数字领域学科专业,并由此加快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在高校思政教育领域的垂直应用,事关其数智化场景的立体建构。基于此,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校红色文化建设中的现实向度、时代价值和实践进路,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44;No.335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大学生偶像崇拜的积极价值、失范风险与引导路径

    林童;万东方;

    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中最具活力与创造力的中坚力量,在新时代文化科技革命的浪潮下,其偶像崇拜行为呈现出诸多新变化,例如崇拜对象由真人偶像拓展至算法生成的虚拟偶像,同时“饭圈”文化也从娱乐领域延伸至体育竞技等多元领域,这一社会现象亟须引起学界的关注。基于此,通过辩证审视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中蕴含的积极价值导向与失范风险,深度追溯青年群体失范行为的生成机理,进而从价值引领、教育耦合与行业治理三重维度提出引导路径,以期推动大学生偶像崇拜朝着积极方向发展。

    2025年10期 v.44;No.335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

  • 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哲学审视与策略建构

    王利军;

    人工智能通过精准学情分析、智能资源适配及虚实融合交互等手段,推动了思政课向个性化、精准化、动态化教学模式转变,形成了“数据驱动决策—智能增强互动—技术重塑环境”的新型教育生态。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思政课也面临着信息生态复杂、社会思潮多元、亚文化渗透、教育对象异质及教育本真消解等挑战。为有效应对挑战,应采取构建高质量数字资源、深化人机协同教学、创新实践育人范式及加强技术伦理教育等策略,以期平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促进思政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范式转型。

    2025年10期 v.44;No.335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成人教育课程思政融入的路径研究

    王贺;李明;

    成人教育作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思政建设面临协同育人机制缺位、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形式单一等现实挑战。通过研究影响思政教育融入的因素,即涵盖思想引领、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教学体系、评价和激励机制,建议构建融入“全流程融合”新教育模式,多方位多维度多角度实现思想教育融入各专业教学。

    2025年10期 v.44;No.335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是提升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有效路径

    张春玲;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使用人需求与教育紧密结合,产业、行业与高校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对于高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提升师范生教学能力,关键在于师范院校根据基础教育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精准度,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前沿知识,未来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地方基础教育。

    2025年10期 v.44;No.335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公安院校内部教学督导机制的创新与重构

    俞保华;

    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公安院校内部教学督导机制革势在必行。通过剖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明晰现有成果与不足;紧扣公安院校高质量发展内涵,提出政治建校、内涵建设、实战化教学对督导的新要求;深入挖掘当前督导存在的理念、架构、内容、标准、结果运用等问题及背后因素;从理念、组织、内容、标准、结果应用多维度探索创新与重构路径,为公安院校教学质量跃升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44;No.335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职业教育

  • 教育家精神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廖飞宇;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现代教育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赋能国家发展、社会繁荣及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在教育家精神的指引下,职业院校应以时代需求为逻辑起点,以职业教育办学特质为逻辑支点,以人才培养为逻辑旨归,通过遵循技能与素养并重的行动原则,推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基于此,结合教育家精神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意蕴、逻辑向度及现实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径。

    2025年10期 v.44;No.335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AIGC技术赋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实践研究

    刘川;王利元;

    随伴着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的迅猛发展,职业教育踏入数字化转型的全新阶段。AIGC凭借自动化、智能化、定制化等特性,在课程内容生成、教学资源打造、个性化学习帮扶、教学评价回馈等方面彰显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此,依托当前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解读AIGC技术的内涵和赋能逻辑,剖析其在实际应用里遇到的技术难关、师资适应状况、教学管理等关键问题,提出AIGC技术赋能职业教育的优化策略。

    2025年10期 v.44;No.335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职业教育理论实践研究与趋势发展探析

    周雪;

    职业教育作为培育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近些年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高度重视。伴随产业转型升级及社会需求的转变,职业教育的理论及实践面临全新挑战与机遇。基于此,对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面临的主要问题展开分析,并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策略,即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养、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促进教育与产业深度对接等,以期为职业教育的革新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2025年10期 v.44;No.335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5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职业教育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价值定位、深层掣肘与实现路径

    蒋华娟;

    职业教育在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中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创新发展和促进社会流动的重任,具有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战略价值。作为连接产业升级、社会公平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纽带,职业教育在推动产业体系优化、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实现共同富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新时代职业教育应从体系重构、质量攻坚与机制创新入手,打造纵横贯通、产教深融、多元协同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期全面激发其服务效能,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10期 v.44;No.335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多元协同路径研究

    王杰;农冠军;

    教育强国作为科技革新与人才战略的核心驱动力,发挥着文明创新与文化传承的桥梁作用,推动着国家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肩负着培育时代新人的战略重任,发挥着衔接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重要作用。因此,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现实困境,职业院校应通过打造系统、全面、科学的协同育人机制、全面优化劳动教育多元协同手段、打造多元协同的劳动教育资源体系等路径,全面提升劳动教育的育人实效,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2025年10期 v.44;No.335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研究

    轩贵平;李天平;

    伴随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传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充分迎合现代产业及社会需求,为匹配经济结构调整及技术革新步调,造就更具市场竞争优势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亟须探索崭新的分类培养模式。基于此,从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出发,探讨分类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具体实践和对策,以期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佐证与实践参照。

    2025年10期 v.44;No.335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职业院校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孙宇沁;

    在经济与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院校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核心素养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与职业变迁的关键能力支撑,不仅关乎学生个人职业竞争力的提升,更是职业教育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产业升级的关键要素。为此,职业院校应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视域下加强对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结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下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路径、要求及问题,提出科学的提升策略,以期为相关职业院校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44;No.335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0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教育

  • 中学德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机理、特点及对策

    罗银新;姚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中学德育契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符合青少年认知发展特点,是中学德育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应有之义。中学德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实践中体现出全方位文化育人、创新性课程育人、系统化管理育人和常态化活动育人的特点。然而,当前面临环境创设缺乏整体性,德育内容缺乏生活性,管理方法创新性不足和育人缺乏协同性的挑战,学校需要从营造环境、创新内容、革新管理方法、协同育人等方向突围,实现中学德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质量发展。

    2025年10期 v.44;No.335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生活德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偏失、现实审思与突破路径

    王志勇;

    以生活德育论为价值立场的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的实践偏失,即存在道德知识的消解、内容设计的偏颇、道德价值的迷茫等一系列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全面辩证地看待“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德育内容逻辑组织形式的失调以及道德价值引领的缺失。因此,需要教师在德育课程的改革中努力实现对接“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整体设计德育课程内容、加强道德价值引领。

    2025年10期 v.44;No.335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米智超;张欢英;林立;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已成为重要趋势。政策导向与全球化需求共同推动英语教学从单一的语言技能训练转向文化意识培养,强调文化自信与国际视野的平衡发展。基于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结合校本课程开发经验,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的分类整合方法,并详细阐述情景对话、读写结合、项目驱动等教学实践策略。研究发现,这种融合教学模式能显著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文化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同时,探索教材重构、课程创新和数字化手段的综合运用,初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范式。

    2025年10期 v.44;No.335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3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创意实践赋能美术教学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

    林吓妹;

    针对小学美术教学技能化倾向与创造力培养不足的困境,立足核心素养导向,探索创意实践赋能美术教学的革新路径。构建“知识转化-情境建构-主体激活-素养共生”四维协同模型,对破解传统临摹式教学的认知局限具有关键性作用。针对当前存在的观念、资源、评价及生态困境,提出创意实践赋能小学美术教学的系统化实践路径,即“问题链+文化场”项目课程体系,“容错-协作-迭代”实践场域,“过程+证据链”追踪,家校社网协同创教共同体,旨在促进学科知识向核心素养转化,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为落实“五育融合”目标提供可操作的美育范式。

    2025年10期 v.44;No.335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媒体技术在中学音乐课程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王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技术已逐渐渗透到中学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在中学音乐课程思政教育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分析新媒体技术对中学音乐课程思政教育的意义的基础上,针对中学音乐课程思政教育现状,提出新媒体技术在中学音乐课程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以期提高中学音乐课程思政教育质量。

    2025年10期 v.44;No.335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1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幼教研究

  • 家园社协同育人赋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现实偏差与实践进路

    任园园;张衡山;姚应上;

    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强国的基础。家园社协同育人是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家园社协同育人赋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应把握其赋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在理清其赋能过程中发现,依然存在由于赋能对象的复杂性,而导致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的问题;存在赋能过程形式化、赋能内容碎片化的现实偏差。在支持和保障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应构建协同共生赋能发展进路模型、完善家园社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协同育人过程的质量评价与监管、健全家园社协同育人的支持系统,进而增强家园社协同育人赋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效果。

    2025年10期 v.44;No.335 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儿童哲学视域下幼儿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路径研究

    王小红;周铭欣;何琳;

    幼儿社会情感能力作为个体早期发展的核心素养,涵盖社会交往能力与情感认知调控双重维度,对儿童环境适应、问题解决及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儿童哲学教育为其奠基、赋能和涵育。通过儿童哲学理论教育深化幼儿社会情绪认知,依托儿童哲学课程推动幼儿社会情感技能的养成,借助探究团体培育幼儿社会情感智慧。积极推动儿童哲学与幼儿教育的融合,对实现幼儿经验重构、思维解放、品格形塑具有协同效应。鉴于此,实践层面可通过构建儿童哲学主题课程体系、开展哲学教育实践活动、营建哲学文化生态等路径,实现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的知行转化。

    2025年10期 v.44;No.335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6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双减”背景下少年宫特色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李聪;王桐晶;

    “双减”政策是为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压力,保障少年儿童身心健康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少年宫作为补充学校教育的重要平台,承担着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挖掘学生个性潜能和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研究少年宫的特色教学改革,可以为他们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通过分析“双减”政策对少年宫教学活动的影响,研究少年宫特色教育内容及形式上的不足,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特色教学改革对策,有助于少年宫更好地适应教育新形势,提升教学质量,满足青少年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2025年10期 v.44;No.335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幼儿园生态美育课程建构的原则、瓶颈与路径

    刘娜丽;

    幼儿园生态美育课程能引导幼儿更好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其认知美、理解美、欣赏美,进而增强加工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幼儿园生态美育课程的构建中,需要遵循主体性、生态性、实践性和本土性原则。针对建构中面临的教师专业认知的深度不足、课程设计的系统性缺失、资源支持体系尚未健全和评价体系缺位与反馈滞后等多重瓶颈,提出教师专业赋能,构建多维支持体系;课程资源重构,打通生态美育实施脉络;家园社协同,构筑美育共生网络;完善评价机制,引领课程持续优化”的实践路径,旨在充分挖掘和利用大自然的教育价值,为幼儿的全面发展赋能。

    2025年10期 v.44;No.335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研究广角

  •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编发研培”复合型编辑培养探究

    马苗苗;石德林;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劳动者跃升为更高素质的劳动者。复合型编辑是高素质出版人才的重要类型。广西期刊传媒集团结合自身经营发展实际,提出了培养“编发研培”复合型编辑的目标,紧紧围绕编辑专业素养这一核心,通过强化编辑的市场意识、“产品+”意识和研究意识,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使编辑成长为能胜任编辑、发行、研学和培训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2025年10期 v.44;No.335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众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发展研究——以《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为例

    王洁;

    以小众科技期刊《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为例,分析小众科技期刊的专业特性、研究深度、目标读者群及传播策略。首先建立了对这类期刊的全面认识。随后,结合数字出版技术的最新进展,指出小众科技期刊在内容供给、生产能力、发行服务及传播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发展对策,包括策划精品内容、优化生产流程、提升服务能力和拓宽传播渠道,旨在为小众科技期刊在数字出版时代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科技期刊出版行业的整体转型与升级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5年10期 v.44;No.335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安徽省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利用现状调查及对策

    朱乐琴;

    以安徽省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纸质期刊的利用现状进行系统调查与分析。研究发现,当前安徽省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的利用率普遍偏低,主要存在读者阅读习惯数字化转变、期刊资源宣传不足、馆藏结构与学科需求匹配度不高、管理服务模式较为传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纸质期刊资源建设的对策,包括加强读者需求调研、调整馆藏结构、创新服务模式、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推动纸质期刊与电子资源的协同发展,以及加强高校之间交流与合作,建设资源共享平台等,以期为提升安徽省高校及同类高校图书馆纸质期刊的利用效率提供实践参考。

    2025年10期 v.44;No.335 154-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2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