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格式范例】
特别提示:基金项目名称、编号务必在原稿中注明,不要仅在“基金类别导航”里添加
社会性别视野下城市贫困家庭分工制度
佚名1 ,佚名二2
(1.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 150080;2.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哈尔滨 150080)
摘要: 伴随社会的转型,家庭中的成员照顾、家务劳动分工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这并没有能够冲击人们思维中有关家庭分工制度的性别规范,也没有动摇性别符号的象征秩序。城市贫困家庭分工制度中性别关系的模式是社会文化结构的一种象征性表达,性别不平等并未随城市社会的变迁而发生本质的改变。
关键词:社会性别;家庭分工制度;城市贫困家庭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超大城市生人社会的熟人社区建设研究”阶段成果,课题编号:16BSH119;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哈尔滨市语言景观与城市形象构建研究”(YK0066574025)
作者简介:佚名(1973—),女,陕西西安人。副教授,博士(这里要求写作者的学位而不是学历,未毕业写博士在读,同样硕士没毕业写硕士在读,学士学位的不用写),主要从事社会学研究。
社会性别是社会和文化根据生物性别不同而强加给人们的不同意义和角色,是人类社会建构秩序、分配资源、组织社会地位和结构的一个重要方式。人类社会是由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家庭的存在方式而决定[1],在社会制度中,家庭是最自然的制度安排形式,在人与人之间为取得资源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的社会里,它是最重要的机构之一,是人们接触并且反作用于社会规范、价值观念、权力和特权的主要场所。恩格斯指出家庭是社会不平等的最终根源,因为家庭扮演协助权力、财富以及特权移转的角色。冲突理论家认为家庭反映的是整个社会财富与权力的不平等[2]。
1949年后,政府的政策特别强调妇女解放,否定家庭保障和家务劳动的作用,鼓励妇女走出家门,积极参与社会劳动,目的是逐步实现生活集体化,家务劳动社会化。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大批家庭妇女走出家门,进入社会就业。国家强调妇女解放,吸引广大妇女参加社会性生产劳动是实现社会平等的重要条件。从理论上说,妇女走出家庭为家务的社会化创造了条件。但是,由于我国长时期实施低工资、高就业、高福利战略,家庭收入还是难以支撑家务劳动社会化所需费用。人们还不得不靠自己费时费力的家务劳动来省钱过日子。这一时期,虽然已出现电冰箱、洗衣机,但有能力购买这些产品和服务的人很少。家务劳动挤占了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在城市中,职工们把星期日称为是“家务劳动日”。这一天,用来从事家务劳动的时间,男职工长达六七个小时,女职工则要长达八、九个小时。家务劳动增加和妇女走出家庭进入工作领域直接相关[3]。
经济制度转型前,我国实行的是国家或单位全面保障的形式。为鼓励妇女就业,各单位、街道普遍建立了哺乳室、托儿所和幼儿园,为上班的母亲们提供方便[4]。有的单位、企业还办了自己的小学甚至中学。当时,尽管女性家务劳动的负担仍比较重,但家庭成员的照顾,特别是孩子的抚养、照顾和教育,相对来说负担比较轻,特别是几乎没有经济上的负担。随着经济制度的转型,面对女性职业地位的改变,城市贫困家庭的分工制度出现了哪些变化,城市性别关系的现状及背后深层的思维模式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开始进入社会学研究的视野。
1978年后,家庭生活成为居民生活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决定尺度[5]P73。孩子教育与家务劳动越来越成为一项与工作互相影响、互争时间的矛盾对立面。1982年,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会同全国总工会就当时我国工人阶级状况组织了一次大型调查。这份调查呈现的一个重要思想动态是工人们考虑个人和家庭的情况多了,家长开始担心子女的就业和教育问题,人们希望能够抓紧工作,拓展业务,以获得更好更大的成就。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很多家庭开始做出家庭内部分工上的调整,妇女开始更多的承担起子女教育的重任,双职工家庭成为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单位。1982年的调查显示,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已婚夫妻中,近99%是双职工,夫妻职业相同的占38.7%。这时,人们的收入仍然很低。在这种低收入、高就业的状况下,中国人民完成了一次家庭内部劳动分工和资源分配的重构。如果妇女也希望能在业务和工作上有所成就,那就需要超负荷的运转。有学者对近2000个有家庭的职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当问及“您在业余时间里做什么感到厌倦和烦恼”时,90%以上的人回答是“家务劳动”。许多人希望有更多的时间投身于工作,却苦于家务劳动的繁重。“如果衣、食、住不用操心,我愿为四化干上12小时” [6]。1982年,费孝通先生在昆明民盟同志中进行了一次调查,当被问及干扰他们业务工作最大的因素是什么时,40%以上的调查者提出家务负担过重。这些中年知识分子家庭,大多上有老下有小,挤在小小的房间里,上班前下班后,烧饭、洗衣、搞卫生,忙个不停[7]。
1992年当中国全面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转型后,中国的家庭分工制度向着更不利于女性的方向发展。许多学者研究了经济制度转型后中国家庭将面临的新问题和挑战。黄黎若莲的研究表明了改革开放后,核心家庭和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对老人、病人、孩子的照顾成为家庭中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8]。梁祖彬研究了改革后中国家庭对老人的照顾,认为改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是对老人照顾的挑战[9]。卡若讨论了中国社会福利改革和家庭责任的关系,认为家庭在社会福利改革后承担了更多的责任[10]。实际上,家庭需要面对市场制度转型和社会福利制度变化的双重挑战,必须解决以前没有遇到的问题。《英国贫穷和社会排斥调查报告》显示,61%的贫困家庭里有工作年龄的病人或者残疾人[11]。第一次婚姻中的女性和再婚家庭的女性相比,后者因为留在家庭中照顾孩子而不能到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工作就业的比例高于前者[12]。另有学者的研究说明了以单亲母亲和孩子组成的家庭结构容易受到社会排斥而成为贫困人士[13]。2003年我国民政部组织的全国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调查结果显示,在不少接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市贫困家庭中,均存在对老人、孩子、病人、残障人士的照顾问题。
一方面,关于家庭成员照顾问题。
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的价值观不同,中国人重视社会成员个人本身的自立自足,家庭是最重要的工具性支持和感情支持的提供者。在城市贫困家庭中,为了抚育孩子、照看老人、看护病人和残疾人很多有劳动能力的女性不能工作,或只能选择时间短、收入低的工作,这直接影响了她们的经济收入和社会生活的参与。
另一方面,关于家庭的家务劳动问题。
1980年哥本哈根联合国妇女大会公布了一份惊人的统计资料,该资料表明,女性承担了世界上2/3至3/4的工作量,但只得到全世界1/10的收入、1%的财产。女性的工作量之所以如此之大是因为无酬的家务劳动也被计算在内了。女性主义认为:女性总是受到家务的拖累,不得不在工作、家庭中选一样。在工业国,女性每周做家务56个小时。在非工业国,女性每周做家务时间更长[14]。在中国,虽然在几乎所有的方面城乡差异都超过性别差异,但在家务劳动问题上,性别差异却实实在在地超过了城乡差异。在家务劳动分工方面,城市比农村更平等一些,但城镇女性每天平均做4.66小时的家务;而城镇男性每天平均只做2个多小时的家务,不到女性工作时间的一半[5]P8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中相当多家庭的家务劳动已经实现了电器化和社会化,家务劳动已不再是城市家庭的沉重负担。但由于经济困难,城市贫困家庭的女性为了节约水、电、煤气等日常开销,却不得不将已经电器化、社会化的家务劳动还原为手工劳动,这使家务劳动的负担又进一步加重了。
家务劳动本身也是社会劳动,家务劳动也在为社会创造着价值,但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时候,我们却从来不将其计算在内。作为女性自身,她们也没有把家务劳动当作社会劳动。当下,中国城市妇女家庭角色变化反映在就业动机的转变上。一些调查表明,目前妇女就业的主要动机是为了维持家庭和自己的生活,改善家庭生活的质素,希望在经济上自立、为社会做贡献和发挥自己才能目的的居次要地位[15]。贝克尔认为即使两性的工作时间相同,女性家务工作仍然能够对她们的收入和职业发生不利的影响。由于家务和抚养子女需要更多的精力,对每一小时的市场工作,已婚妇女花费的精力比已婚男性要少,这会减少女性的工资、影响她们的工作和职业,甚至还会减少她们对人力资本的投资[5]P89。总之,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是影响她们就业参与、社会生活参与、人力资本投资的社会因素之一。
社会性别是一种社会制度。任何一项制度的规则保证了在做任何事情时都有一套现成的模式可以遵从。因此某些群体与某些工作产生了密切的联系,以至于让人觉得一个群体除了做某一特定工作之外别无所能[16]。在家庭中,照顾家庭成员、从事家务劳动这类工作与女性密切相连,而且还经常被解释为妇女“天生”具有母性倾向[17]。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是导致家庭时间配置性别化的根源。女性的时间配置被规范在家庭内部,家庭劳动被规范成为女性的责任。[19]伴随社会的转型,传统的社会性别规范正在改变,越来越多的男性参与了家务劳动,并不同程度地承担了家庭成员照顾的责任。随着家务劳动和家庭成员照顾社会化的发展,在理家、养育子女和照顾老人等方面,很多城市家庭已经实现了社会化[18]。但对于城市贫困家庭来说,由于经济困难,她们无力承担家务劳动和家庭成员照顾社会化的开销,因而仍然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双手来完成琐碎、劳神、无止境的家务劳动和家庭成员照顾。
人类行动者所度过的一生是一种“向死而生”,具有一种有限性。单凭这一点,时间对个体行动者来说也成了一种稀缺资源[19]。正是由于家庭分工制度使家务劳动占有妇女的生活时间,每一件琐事都用掉了女性可用于任何一种事业的时间。妇女的日常生活是平凡的事情,但像世界的运转一样,很难停止[20]。波伏瓦曾说过,几乎没有什么工作能比永远重复的家务劳动更像西西弗斯所受的折磨了:干净的东西变脏,脏的东西又被搞干净,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家庭主妇在原地踏步中消耗自己:她没有任何进展,永远只是在维持现状[21]。她永远不会感到在获取积极的善,而总是在与消极的恶作无休止的斗争。女人在家里的工作并没有给她带来自主性,它对社会没有直接用途,既不能开拓未来,也不能生产产品。它只有在与超越自我的、在生产和活动中走向与社会的生存者相联系时,才具有意义和尊严。她的工作远没有让她获得自由,而是让她依附于丈夫和孩子们[22]。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家庭分工制度使城市贫困家庭女性承担了过多家务劳动和家庭成员照顾责任,使许多有就业能力的女性不能充分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或者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因而不能就业或处于非正规就业[23]。同时,家庭分工制度强化了女性做家务和成员照顾的技巧,进而强化了女性的社会角色,限制了女性就业的领域。时间是一种稀缺的个人资源,时间配置是个人权利的体现[24]。在城市贫困家庭中,女性的时间资源被家务劳动和家庭成员照顾等工作所剥夺,女性没有充足的时间就业、参与社区活动和社会生活,就业女性时间配置方面的冲突很难迅速改变,女性在社会资源占有、机会获取、社会权利要求等方面与男性相比处于更为不利的处境[25-26]。
参考文献:
[1]望月嵩,牛黎涛.家庭社会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3.
[2]谢弗,哈里森,沃尔德伦,等.社会生活[M].李德,李安,满华,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6:287-288.(责任者如为中译名只著录姓,如同一条里有同姓不同名的欧美著者,还需要以大写形式著录其名字的首字母,与姓之间留空)
[3]LI Y M(LI Youmei).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180.(责任者用汉语拼音书写的人名,姓全大写,其名可缩写,取每个汉字拼音的首字母或者如括号内形式也可)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02.(原文献后不必再标记文献类别,例如:“第35卷”后不标记“[M]”)
[5]宋史卷三:本纪第三[M]//宋史: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1977.
[6]白书农.植物开花研究[M]//李承森.植物科学进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46-163.
[7]BUSECK P R, NORD G L, VEBLEN D R. Subsolidus phenomena in pyroxenes[M]//Pvraxense Washington,D.C.: Minera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c1980:117-211.
[8] 楼梦麟,杨燕.汶川地震基岩地震动特征分析[M/OL]//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汶川地震震害研究.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011-012[2013-05-09].http://apabi.lib.pku.edu.cn/usp/pku/pub.mvc?pid=book.detail&.metaid=m.20120406-YPT-889-0010.
[9]蒋永萍.两种体制下的中国城市妇女就业[J].妇女研究论丛,2003(1):15-21.
[10]林南.生活质量的结构与指标:1985年天津千户户卷调查资料分析[J/OL].社会学研究,1987(6) :73-89[2021-05-06] .http://wenku.baidu.com/view/b950a34b767f5acfalc7cd49.html.
(关于载体为联机网络的文献,也就是带“OL”的各类文献类型,在著录时都可以参考这一条,不局限于期刊文献类。至于联机网络文献著录中的DOI相关信息,访问路径中不含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可依照原文如实著录DOI,没有的可以省略对象唯一标识符,也就是DOI)
[11]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文献著录:第4部分 非书资料:GB/T 3792.4-200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3.
[12]全国广播电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编目规范:第2部分 广播资料:GY/T 202.2-2007[S].北京: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2007:1.
[13]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6-1995[S/OL].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2-3[2013-10-14].http://wenku.baidu.com/view/b950a34b767f5acfalc7cd49.html.
[14]国家标准局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GB/T 2659-1986[S]//全国文
献工作标准化委员会.文献工作国家标准汇编:3.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59-92.
[15]汪学军.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研发进展与安全管理[C]//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实施国际合作项目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22-25.
[16]雷光春.综合湿地管理:综合湿地管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
[17]陈志勇.中国财税文化价值研究:“中国财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OL].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2013-10-14].http://apabi.lib.pku.edu.cn/usp/pku/pub.mvc? Pid=book.detail & metaid=m.20110628-BPO-889-0135&.cult=CN.
[18] BABU B V, NAGAR A K, DEEP K, et al.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
ence for Problem Solving, December 28-30, 2012[C]. New Delhi:Springer,2014.(“,et al”相当于中文的“,等”)
[19]贾东琴,柯平.面向数字素养的高校图书馆数字服务体系研究[C]//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集:2011年卷.3版.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45-52.(“3版”是版本项)
[20]余建斌.我们的科技一直在追赶:访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N/OL].人民日报,2013-01-12[2013-03-20].http://apabi.lib.pku.edu.cn/pub.mvc?pid=book.detail&.metaid=m.20120406-YPT-889-0010.htm.
[21]黄荣怀,杨俊锋.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实施路径[N].中国教育报,2022-04-06(4).
[22]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 (2018-01-31)[2023-05-18].http://www.gov.cn/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防白皮书: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R/OL].
(2013-04-16)[2014-06-11].http://www.mod.gov.cn/affair/2013-04/16/content4442839.htm.
[24]汤万金,杨跃翔,刘文,等.人体安全重要技术标准研制最终报告:7178999X-2006BAK04A10/10.2013[R/OL].(2013-09-30)[2014-06-24].http://www.nstrs.org.cn/xiangxiBG.aspx?id=41707.
[25]王丽.本土文化视域下内蒙古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21.(专著类作为阅读型参考文献无需标记页码;引用型参考文献在出版年后补充“:页码”;从期刊、论文汇编、会议录中析出的文献即使作为阅读型参考文献,析出文献的页码也不应省去不写:可以标注出起讫页或者只标记起始页。)专著类文献包括:普通图书、古籍、学位论文、会议文集、汇编、标准、报告、多卷书、丛书等。
[26]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筹备处.中国科学院和苏联科学院1958年4月19日环食联合观测队工作报告:A017-4[A].北京:中国科学院档案馆,1958.(档案按照专著的格式著录,其类型标识为“A”)
联系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133号
邮编:150080
电话:0451-82456332
电子邮箱: yiming@163.com